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理求索 >> 脑当为脏论

脑当为脏论

作者:精诚大医 来源:精诚大医 发布时间:2023-11-09 14:57:00 点击数:

  中医学传统理论认为,脑为“奇恒之腑”,主管精神、意识、思维和运动感觉等功能,但又将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归于心,即心主神明论。这种以五脏为中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理论,一直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之一,在当时对人体认识水平的条件下,这种较粗略地将人体分为五大系统的认识,将脑的主要功能归属于心的做法,起到了执简驭繁的作用,在临床上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医学的进步,这一理论多年来一直使后学者甚感迷惑,并与西医理论难于结合。我们在长期研究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长期临床实践,认为应当倡导“脑当为脏论”,主张建立中医独特的脑脏系统,以完善中医脑病证治学理论,并用以指导脑脏系统的疑难病证的辨证与治疗。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很值得讨论。

  限于历史条件,在藏象学说形成之初,古人把人体内脏用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进行分类,把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归属于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将脑列在奇恒之腑中,却显系不妥。《素问·五脏别论》日:“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脑具有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的生理特性,显然理应为脏。正如《素问·五脏生成》所谓:“诸髓者皆属于脑……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言及脑贮藏精气功同心、肺等脏的功能。且“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更何况“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海论》)。这说明不论是从先天或后天来看,脑皆具有藏精气而不泻的脏器之特性。

  至于《素问·五脏别论》中将脑与髓,骨,脉,胆,女子胞统命之为“奇恒之腑”,言其异于一般的六腑,似较勉强,这也说明当时人们对脑的重要生理功能的认识还不全面。《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可见脑为贮藏精气之脏,岂能将贮藏之器与被藏之物同列为“奇恒之腑”?再者“肾主骨,骨生髓”,“夫脉者,血之府也”,胆者贮存清净之汁,女子胞主孕育,其皆具有藏精气而不化物的特点,同时又具有通行,排泄之作用(但其排泄物却非全是糟粕,而是有用的精微物质)。然而脑只具有“藏精气而不泻”的功能,却无通行排泄之作用。显然,将脑与其他五者同属奇恒之腑,实属牵强,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脏,方显合理。

  由于受到古代哲学,政治,伦理,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心主神明的观点千百年来在中医传统理论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前贤仍不乏倡导脑为脏而主神明的观点。虽然《内经》中未明确提出脑主神明的观点,但已初步认识到脑具有听觉,视觉,思维,情感等神志活动的功能。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精明指眼目而言,而眼目所以能精“明”,是因其以脑为内脏。头倾视深,因其神夺,表明头与神有着内在联系。并指出:“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也。”《灵枢·海论》又谓:“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这些论述从病理和临床角度说明了脑髓有主精神、运动和感觉的功能。《金匮玉函经》则进一步认识到:“头者,身之元神,人神所注。”指出了头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神志汇聚之处。至晋时的道家著作《黄庭内景经》则极力倡导“脑神说”,并将脑分为九宫,其中一宫名日泥丸,谓“脑神精根于泥丸”,“泥丸百节皆有神”。因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遂被诸多医家认可并发扬光大。如隋代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谓:“头者,心神所居”,说明了神虽统于心而宅于脑。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头痛证治》日:“头者诸阳之会,上丹产于泥丸宫,百神所居。”已经明确认识到头为人神注聚之处, 气血诸阳上奉而养之,至为重要;“百神”泛指各种神志活动,其皆聚积于脑中泥丸宫。明清以后,诸多医冢更清楚地认识到,人的神志活动是人脑的产物,脑是神志活动的重要器官。李时珍说:“脑为元神之府。”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曰:“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而王清任则明确提出:“灵机记忆不在心而在脑。”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诸多医家不但认识到了脑为脏而主神志的生理功能,还认识到了脑有主宰生命,其性清灵不可受邪侵袭之重要性。如王肯堂《证治准绳》日:“盖髓海真气之所聚,卒不受邪,受邪则死不可治。”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传统的藏象学说对脑的论述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对“心主神明论”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既然中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就应当不断地吸取当代一切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来充实自己的理论体系,以期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从而发展中医学术,振兴中医事业。为此,突破传统理论,建立中医的脑脏系统,无论对理论研究或对指导临床实践,尤其对研究探讨脑部疑难病的辨证与治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友情链接:     陕西省卫生厅 陕西省教育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