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荣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光荣称号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荣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光荣称号

作者:精诚大医 来源:精诚大医 发布时间:2019-10-22 11:36:15 点击数:NaN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关于表彰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的决定》,我校名誉校长、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称号。

   张学文教授从医近七十年,执教六十载。在中医急症、中医脑病、温病学、疑难病以及活血化瘀法等诸多研究领域均有极高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著有《医学求索集》《瘀血证治》《疑难病证治》等10余部著作和70余篇论文,获国家、部省、厅局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他悬壶济世、教书育人,耄耋之年仍坚持在临床带教一线,不辞辛苦、提掖后学,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生天职,赢得了广泛赞誉,堪称国医大师中对中医药学术继承发展的典范。

——张学文教授悬壶济世、医术精湛、心系患者、德艺双馨。他出生于中医世家,1953年通过当地政府考核后,即在原南郑县武乡镇致和堂行医治病、救死扶伤。他所治病种涉猎广泛,擅长诊治内科急危重病和疑难杂症,尤其对中风、胸痹、高热、中毒等病症总结出了一整套独特的治疗方案和方法,疗效卓著。他时刻谨记“大医精诚”之训、“救世活人”之心,关爱病人,无论贫富贵贱,均一视同仁。如今,85岁高龄的张大师仍然坚持每周坐诊和临床带教,只要有需要,他随时出现在病人面前,为患者搭脉问诊,开方用药,他的朴实无华、精湛医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称赞。

——张学文教授脚踏实地、勤以治学、师古不泥、索源创新。他博览群书、熟读经典,学术功底深厚。多年来,他在中医急症、中医脑病、温病学等领域颇有建树,创立了“颅脑水瘀证”新理论,形成了“毒瘀交夹”“水瘀交夹”“痰瘀交夹”等独特的病机学说和治疗方法。他主持的中风病系列防治研究已列入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牵头研制的“清脑通络片”“通脉舒络液”等药物已通过省级鉴定、完成了成果转让。

——张学文教授言传身教、甘于奉献、豁达开朗、淡泊名利。几十年来,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他传道授业、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中医药人才,其中博士、硕士、学术经验继承人已百名余,不少学生已成为我省的名中医、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作为专家、顾问,他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中医药学术交流、策略研讨,多次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言献策。他热爱社会公益事业,长期资助贫困学生,经常为穷人、灾区捐款捐物。

——张学文教授热爱祖国、对党忠诚、爱岗敬业、鞠躬尽瘁。他常以藏克家“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诗句自勉,他说:“耿直为人,认真做事,实事求是,是我做人的原则;治病救人,培养学生,是我日常的工作;继承发扬、整理创新祖国医学,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他全身心致力于人民健康事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勤以治学、索源创新,传道授业、奖掖后学,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继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堪称我省乃至全国中医药界的一代宗师、一面旗帜。

张学文教授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融会贯通、妙手回春的精湛医术;严谨笃学、追求卓越的治学态度;甘为人梯、淡泊名利的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不断激励着中医药工作者为健康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悉,该奖项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为表彰对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模范人物,同时激发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投身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积极性,鼓励大家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此次评选出的80名获奖者,都是对祖国中医药理论和特色临床应用做出突出贡献的佼佼者,其中,陕西省共有2人入选。

希望全校师生以张学文教授为榜样,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坚定信念,扎实工作,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奋力开创中医药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委宣传部王前稿)

友情链接:     陕西省卫生厅 陕西省教育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