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师讲座 >> 中医药文化的哲学思辨与科学价值

中医药文化的哲学思辨与科学价值

作者:精诚大医 来源:精诚大医 发布时间:2021-09-29 08:53:25 点击数:

 

众所周知,中医学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显著的疗效、浩瀚的文献,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重大贡献。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形成的,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它蕴含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国和世界科学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

一、从历史观来看中医药的科学属性

中国古代的哲学成就了一套人类思维的完善体系,而中国传统医学则是其在医学实践上的结晶。中医的“藏象学说”就集中反映了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有人把这种认识方法归类到黑箱理论或灰箱理论,这是颇有道理的。

例如,人体的重要脏器多在头颅、胸腹腔内,好象深藏在柜匣内的珍宝一样,是一个不能随便打开分离来看的整体。中医采用由外表推侧体内,从病变表现推知不病时的生理作用的方法,来认识人体脏腑的功能——这就是中医总结“藏象学说”的思想方法。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人体正常生理状况下,其所反映的各脏腑的信息,常难显示出其各自的特殊功能,只有在异常的病况下,才较易获知某脏腑的功能作用,故中医将所观察到的病理信息与正常生理功能对照而加以综合分析,或采用类比演绎法反向推导其生理功能以逐步完成对脏象的认识。

如风寒伤肺而引起咳嗽时,病人可兼有畏寒、发热、鼻塞、流鼻涕等证候,从而推断在生理情况下肺是与皮毛相联系(肺主皮毛),且肺的外窍在鼻(肺开窍于鼻)等等。这种凭“望、闻、问、切”四诊观察外部证候表现而推断体内脏腑病变的经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作过深刻的概括:“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理论的精髓,同样体现了中医是怎样采取一种不打开黑箱来辨证论治调节人体。在对人体内部构造的认识中,中医的脏象、气血、经络等学说采用综合症状变量系统变化的方法,建立了一个易于从外部进行控制的人体构造模型,同样是不打开黑箱的方法了解人体内实质性系统、器官,在基本调节法上,中医以阴阳学说为中心,广泛地采用了负反馈调节法。

中医在治疗功能异常的疾病方面亦归功于不打开黑箱的研究方法。在模拟人体黑箱功能和根据输入输出作精确的反馈调节的技巧,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由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习惯和环境造成的疾病谱改变,功能异常的疾病凸现出来,因而当今的中医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大派用场。这样,中医学方法就准确地实现了黑箱理论的基本原则。中医以数千年亿万病人的疾病和生命做临床试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理论和方法。现存的10多万种中医古籍,成为后人健康医疗取之不尽的宝库。中医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方法与现代控制论中黑箱-灰箱理论相类似,足以证明历代前贤的聪明才智是何等的出类拔萃。   

这些哲学思想较早地被中医学吸收,给原始医学以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其更为系统和完善,这也是使中医学摆脱巫术,成为科学的重要因素。

二、从现实观来看中医药的科学贡献

我们将案头上收集的一些报道和自己参与的中医药科研心得展现给大家,从中“管中窥豹”的领略一下现代中医药的科学贡献。

据报道,香港凤凰卫视的刘海若,已被“大英帝国”高科技医学判定为脑死亡,是中医挽救了她的生命。曾让西医高手失措的“非典”,在中医药面前也敛声屏气……。

由陈可冀、李连达两位院士领衔,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集体研究完成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是惟一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医药卫生项目,也是中医药研究领域在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上的历史性突破。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概念早在2000年前的中医典籍中就有记载,随着后世历代先辈们的医疗实践不断补充完善,使其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日益广泛,其药性分类也越来越细化,其独特的治疗作用简直达到了神奇的地步。如今,该疗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内、外、妇、儿、肿瘤等各个医学领域,尤其是在治疗一些疑难怪病方面发挥着目前西药无可比拟的作用。当然此研究也仅仅是对中医药这座巨大冰山一角的科学窥探,与此相同的诸多中医药治疗方法尚待我们继续开发研究。我们认为当前尤其要加大对中医的“痰证与涤痰-化痰法”的研究力度,这有可能再获殊荣。因为痰证和化痰法也是中医治疗疑难怪病的一大法门,其独特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与“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法”具有异曲同功之妙。

其次再谈谈我近几十年来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的一些心得体会,我认为仍能真切地体味出传统医学所潜藏的科学内涵。

本人从事中医学的医教研工作已近六十年,要在活血化法研究、中医急症探讨、中脑病证治及温病学教学等方面有一点自己的认识。我们急症攻关组曾用自拟的“绿豆甘草解毒汤”(绿豆120g,甘草1530g,丹参30g,连翘30g,白茅根30g,草石斛30g,大黄1530g)加减,急煎多量频服,成功地救治过敌敌畏、苯妥英钠、利眠宁及鲜商陆等急性中毒患者;曾用中药内服外敷法成功抢救过出血热急性肾衰无尿患者;运用中医药辨证救治高热惊厥、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急症,更是得心应手。   

众所周知,中风病因其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而传统的口服煎剂给药法,对于这类危重病人来说多有缓不济急之弊。我们将在实践中反复验证过的有效方药通过实验先后改制成中药静脉滴注剂(“通脉舒络液”)、肌肉注射剂(“金蒲丹针”)、肛肠灌注剂(“速渗通”)、片剂(“清脑通络片”)、口服液(“脑窍通”)等剂型,用于救治中风病,显著提高了疗效。用通脉舒络液”,配合中药汤剂辨证治疗中风急症237例,总有效率达99.1%,治愈率达74%,与传统疗法及西药对照观察比较,具有疗效高、疗程短、安全可靠、后遗症少等优点。这项课题荣获1986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自拟的“清脑通络片处方,具有清肝热、化瘀血,通脑络之功效,用其治疗中风先兆证723例,取得了总有效率达86%以上的良好效果,疗效明显优于101例西药对照组。此课题先后获九0年度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九二年度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对于中风病的康复治疗,我们创新性的地提出“颅脑水瘀证的新观点,并相应提出化瘀利水、醒脑通窍的治疗大法,研制成脑窍通口服液”,临床效果良好。

“七五计划开始后,我先后任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中风急症协作组副组长、组长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风病急症协作组组长。经与任继学、王永炎、孙塑伦等专家教授一道精心策划,团结协作,在全国形成了覆盖面达22个省市、百余家单位参与的医教研相结合的网络,完全按照国际通行的医学科研方法和标准积极开展中风病的全面防治工作。在短短8年间,中风协作组取得11项重大科技成果,多次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表彰。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牵头、有中风协作组诸多单位参与开展的“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痰热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课题,荣获199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清开灵注射液的处方组成脱胎于著名的中药名方“安宫牛黄丸”,其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中风病急性期和各种感染性高热的救治,尤其是在2003年“非典”流行时期,该药发挥了令人瞩目的重要作用。

   再看世界医药领域。据科技日报2007412日报道:由于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推荐,中医药在全球越来越受到欢迎,中医药也逐步被不少国家予以立法认可,纳入主流医学。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截止到2003年,全世界已有83个国家和地区从法律上认可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2006年我国中药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

   以上所列举的现实中的这些铁的事实,都说明了中医药在医药界的科学地位非同一般。

三、从发展观来看中医药的科学潜能

虽然现代科学在高速发展,各种高科技方法和手段层出不穷,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认识和研究也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然而,对于生物体尤其是对高等动物的人体来说,其认知程度却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例如,天上飞的人们可以制造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地上跑的可以制造各种交通工具,可是利用现有手段让人们制造出一个蚊子或蚂蚁,恐怕为期还甚远……。

所以说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对人体和健康问题的研究也只明白了一小部分,也就是只“白箱”了一部分。人体,健康和医学问题对西医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大黑箱,中医以自己漫长的历史通过控制论黑箱方法和临床实践得出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其科学性不容怀疑。

科学理论和科研方法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的,利用某一时段固步的短视目光来评判中医药的非科学性,本身就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五十年代初,有人利用当时人们最公认的所谓科学方法来检测人参的药效,检测结果是“人参和萝卜都属于碳水化合物”,结论是“吃人参等于吃萝卜,吃萝卜等于吃人参”。而随着近几十年来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才逐步揭示出了人参的科学真面目。原来人参含有人参皂甙、人参炔醇、人参萜醇、胆碱等等近百种有机成分,尚含有铝、铁、钴、铜、铬、钼、锰、镍、磷、硼等26种无机元素以及维生素B1B2C、烟酸等。这与萝卜的物质组成大相径庭。其治疗作用早已涉及到增强免疫机能,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等医学领域中了。所以现在谁如果还把人参当萝卜来吃的话,那不仅浪费药材,且可导致疾病。因为在中药里早已明确了人参的“大补”之性。这儿只是说明要用发展的科学眼光来看问题,目前的科学方法解释不了的一些中医药“谜团”,不一定将来也解释不清。

中医是重视内因,强调个体差异和证论治的医学;是重视整体、治人以治病,强调局部与整体相统一、局部与局部相协调的医学;是重视天人相应、心身合一,融生物、自然、社会、心理的防病治病思想与方法于一体的医学;是完整运用自然疗法,以中药为主体,包括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综合性疗法的医疗体系。所以说它是真真正正的科学!

中医理论是科学的,问题只是它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来丰富与发展自己。从科学发展史看来,必须把中医学从古代直观的、思辨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要以我为主,同时又要借鉴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医学科学技术的成就来补充自己的不足,不断促进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大发展。

友情链接:     陕西省卫生厅 陕西省教育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